2024年1月1日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信用服务行业规范与发展等方面作出规范。 至此,我国已有26个省份对社会信用进行立法。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的立法步伐也在逐步提速。 2023年9月,社会信用建设法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第二类...
城市作为现代生活方式和文明活动发生的主要场域,其信用治理关乎社会信用体系规则之治的成效。特别是现代城市人际关系陌生化、社会分工专业化、主体功能类型化、生活格局单元化等发展特性,更需要制度机制的规约与指引。这与现代制度诚信和系统信任注重规则建构的发展逻辑具有内在一致性,进而延伸出城市信用须以法治方式推进的路径选择。党的二十大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提出“建立包括信用信息、信用评价、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红黑名单制度、信用贷款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近...
2024年1月1日,《沈阳市社会信用条例》将正式实施。目前,沈阳市信用主体数据库已经建成。截至8月底,市信用平台累计征集各类公共信用信息27.36亿条,涵盖商事主体(存续企业+个人工商户)117.8万户、自然人963万人。 据介绍,该条例共七章四十八条,以社会信用为主线,对社会信用信息管理、社会信用监管、社会信用主体权益保护、社会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等进行规...
1月30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夏首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综合性、基础性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共8章68条,明确了社会信用等相关概念和适用原则,将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信息管理、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等活动纳入适用范围,同时对征信业、...
➤联合惩戒针对的不是“一事违一法,违一法要多罚”,更多是“一事或一企违多法”进而采取的“多错并罚” ➤通过一系列行政干预手段和市场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出“失信行为越严重失信成本越高”的正相关反馈效应,不断增加失信成本,让失信的“强负面效应”嵌入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 文 | 连维良 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社会信用建设法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近日,从全国人大财经委获悉,该委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代表所提意见建议,结合公开征求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法律草案,争取尽早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国家...
人民法院在依法高效审理案件的同时,要主动延伸司法职能,不断推动信用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早日构建起社会诚信体系、诚信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