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再改进,效能再提升,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牢固树立“服务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通过“错时延时服务”、“红黄绿工作制”、“多评合一”、“强化信用评价结果运用”,多措并举服务保障企业生产经营,以作风改进、效能提升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聚焦难点,主动作为破解难题。有一家电子配件制造企业异地搬迁,需要重新办理环评手续。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一直出口海外,市场稳定尤为重要,因此对环评报批办理时间要求很紧。正当企业忧心忡忡时,南昌生态环境局知晓该项目情况后,立即开启“护航”模式,全过程指导企业直至达产。一是主动上门服务,全面指导企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工作,双线并进节约办理时间;二是开展现场走访,掌握企业具体生产工艺流程,提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意见,让企业落实“三同时”制度,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生产调试并满足生产要求;三是响应企业需求,实行“错时延时”服务,企业什么时候有需要就什么时候办;四是分析研判,指导企业按照省市文件规定实行“告知承诺制”模式大大缩短办理时限。由于告知承诺制项目将受理、评估、审查、公示等环节工作简化为受理和决定两个环节,审批前可不开展技术评估审查,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出具批复意见。该项目的审批时限最终由原来法定的30天缩减为1个工作日,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聚焦堵点,优化流程提高效能。一是布局再优化。积极推进武阳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南新滨江工业园、向塘国际陆港新城、八一工业集聚区规划环评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环评调结构、控规模、优布局的作用,为园区整体布局、环境管理提升、重点建设项目衔接等提供有力指导。二是服务再提速。积极推进“多评合一”改革。进一步深化放管服,严把准入关,优化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间,同一建设项目如涉及项目环评、入河排污口、辐射环评等多个行政许可事项,可纳入同一环评文件合并报批,审批部门合并受理审核。华能集团投资数十亿的光伏发电项目就是享受“多评合一”改革红利的首个项目。三是审批再简化。为小微项目建立绿色通道。加大项目环评类别简化和豁免力度,对未纳入环评名录项目一律豁免审批、备案。开展此项服务以来,对121个项目进行了环评豁免,涉及设备制造、城市道路、房地产、汽修、KTV、餐饮等众多行业。同时,通过承诺制深化改革等举措,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流程,帮助拓展科技提前十天取得环评批复。
二、聚焦痛点,创新服务助力发展。一是告知承诺容缺。江西博发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陆港亚洲湾广场是向塘镇国际陆港城配套建设项目。在得知企业对于办理环评手续流程不是很清楚后,生态环境部门审批服务人员当即与企业取得联系,了解项目建设内容,并根据《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规定,告知企业该项目环评手续可以豁免,实现了帮助企业减负和“一次不跑”的服务承诺。2023年以来我局共批复告知承诺制项目6个,豁免登记表项目超过100个,有效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二是信用分类监管。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以企业动态数据为准,对企业进行分级风险管控,低风险企业降低抽查比例、高风险企业提高抽查比例,进一步提高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小蓝经开区2家某制造公司反映因受过环保处罚影响企业信用不能贷款的问题。经核查信用分级,2家企业仅仅是因为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为被列入了环境失信名单,目前2家企业均已办理环评批复、并按规定办理了自主验收材料,通过采取现场检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南昌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摸清了2家企业环保方面的问题,并告知企业要继续履行环保责任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并按照程序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出具信用修复意见,提高企业环境信用评级,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三是“红、黄、绿”分类服务。将南昌县(小蓝经开区)2023年度314个重大重点项目进行“红、黄、绿”颜色管理,对项目环评手续办理推进情况可视化晾晒,加强动态跟踪。对建设周期有特殊要求,急需推进的项目、需要省市予以支持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列为红灯类,项目名单推送后3个工作日内主动对接服务,每5个工作日电话或现场回访一次跟进办理进度;对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的项目、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项目列为黄灯类,项目名单推送后5个工作日内主动对接服务,每10个工作日电话或现场回访一次跟进办理进度,超过30个工作日无进展的“亮红灯”预警。“绿灯”畅行,做到最优化、最快化;“红黄灯”亮起,主动查找难点堵点,加强现场指导,专人跟进,快速响应,为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