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部门信息公开>西湖区发展改革委员会>机关简介>人事信息
分享到:
索引号: A25010-4594-5804-3291-5298-582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西湖区发改委 生成日期: 2018-02-08
文件编号: 有效性: 有效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我区二00八年上半年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 浏览量:
  • 字体【      】
 

关于我区二00八年

上半年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

西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我区二00八年上半年经济计划执行情况的汇报,请予审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积极推进各项经济工作,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我区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区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43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68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55.79亿元;

财政总收入14.15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4.17亿元;

实际利用外资7416万美元;

实际利用内资12.98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

对照上述目标,今年16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96159万元,同比增长12.7%。占区目标任务 46.37;全区财政总收入实现78395万元,同比增长24.22%,占区目标任务 55.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897万元,同比增长11.01%,占区目标任务 47.7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7924万元,同比增长77.8%,占区目标任务53.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0872万元,同比增长20.72%,占区目标任务 49.19﹪;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032万美元,同比-6.2%,占区目标任务54.37﹪;实际利用内资完成77076万元,同比-14.3%,占区目标任务59.40﹪;农民人均纯收入 5065元,同比增长11.5%,占区目标任务59.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633万元,同比增长14.39%,占市目标任务40.14%,占市奋斗目标任务的37.48%外贸出口总额15月)完成1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68.3%,占市下达计划任务的36.9%,占市下达奋斗目标的3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外贸出口总额政府工作报告里没有提出计划,这里按照市里下达的目标对比计算。)

  二、经济运行特点

综观我区经济运行情况,有如下特点:

  1.第三产业稳步增长,城市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活跃,继续保持了旺盛势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09亿元,同比增长20.72%,从总量看,占全市的30.37%,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68.59亿元,同比增长21.41%;住宿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6.16亿元,同比增长13.96%;其他行业累计实现零售额0.34亿元,同比增长11.81%。从规模看,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7.45亿元,同比增长16.74%;限下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41.14亿元,同比增长24.74%。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3亿元,同比下降2.9%;限下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3.43亿元,同比增长32.27%

  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产销衔接水平明显提高。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9户,涉及10个行业。其中饮料制造、印刷复制、纺织皮革、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四大行业,16月工业增加值达7176万元,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74.5%。今年以来,我区规模以上工业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重市场、促营销,体现出工业品产销衔接较高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主营业务收入34194.3万元,同比增长17.62%,产品销售率15月达105.58%,比上年提高了一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达125.25%,轻工业高于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109.56%95.49%,饮料制造业达129.83%,食品制造、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讯设备业产销率均达100%。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28.4万元,同比增长6.18%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郊型农业均向都市休闲型农业转变。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积极引导农业向二产、三产转移,大力发展深加工和以休闲、观光、文化、物流等社会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城乡联动,互为资源、互为市场的产业格局。二是根据朝阳地区总体规划,结合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大力实施村改居工程,推动农民公寓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了四个社区,同盟、观洲、大塉三个行政村的农民公寓已基本建成,总建筑面积达20.45m2。三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逐步转型。适度发展以蔬菜、花卉为主的种植业,推进精养鱼塘为基础的水产养殖业。形成了以雷池村野外垂钓中心为主的垂钓休闲产业和以一村、五村、大塉、渔业等村为主的仓储物流产业,带动了4000余农民向服务业转移,妥善安置了失地农民就业。传统的农业种植业虽然逐步减少,但农民收入却逐年增加,今年16月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累计达5065元,同比增长11.01%,占市下达计划任务的60.01%。四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引导被征地的村集体建设有根产业。从而形成了以一村、五村为龙头的经济强村。全区现有13个行政村,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已有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村集体2个,超100万元的村集体4个,超50万元的村集体5个。3个村自主成立了农村经济产权组织,使村民成为股民。

  4.重大工业项目(“3010”工程)在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市委、市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实施工业重大项目(“3010”工程)以来,区属各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工业项目到我区工业园落户,至目前止,在西湖工业园已签约入驻了企业9家,累计投资额51亿元,用地面积623亩。其中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有4项。我区列入市“3010”工程项目的西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园中在建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由江西和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兴建的电动自行车与燃油助力车制造基地项目,占地100亩已于0610月开工建设,今年1月开始试生产,现已试产了电动车1200辆,产值达24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82万元,上交税金2.11万元。综合楼和职工宿舍已经竣工并已经使用,玻璃生产车间竣工正在安装设备。另外四栋厂房已全部封顶,正在处理地面及装修,至目前止,该项目已完成总建设面积达4.06万平方米,其中土建项目投入1亿元,设备投入1千万元,其他道路等公共设施投入1千万元。我区以此项目申报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基地”项目被列为全市已开工建设的 “3010”工程项目之一。

此外,江西和强实业有限公司和南昌大学签订了锂电池科技成果产业合作协议,成立了江西美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43.2亿元,占地100亩,计划打造全国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拟建设一个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基地。

除以上我区交通运输制造特色园项目外,由江西金元莱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1000/年有机硅农用助剂项目,占地70亩,于今年3月份开工,预计10月份完成土建施工,年底正式投产;由江西省三抗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年产50吨甲壳质几丁聚糖系列保健食品项目,占地30亩于去年5月份开工,预计年底正式投产;由江西司安实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江西派尼生物有限公司项目占地50亩,于今年5月份开工,预计年底正式投产;由江西海而丝纺织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1亿元人民币兴建的纺织品生产基地项目,占地95亩,项目土地已经进行平整;由香港001集团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江西康道生物有限公司生物制品生产基地项目,占地28亩,现已办理了各种证照,预计八月份开工;由江西袜厂、宁波四而实业有限公司与深圳瑞兆变速器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自行车内变速器项目,占地50亩,土地现已平整,目前正等待市政府对江西袜厂改制方案的批复。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今年我区经济运行虽然出现好的增长势头,但离总的目标要求,经济运行情况还不够理想,除外向型经济指标外,其他大部分经济指标未能达到市下达计划任务的进度要求。影响我区经济运行的主要原因是:

1.辖区内规模工业企业继续“退城进郊”搬迁,致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指标难以完成。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今年以来,辖区内7户工业企业继续“退城进郊”进行搬迁,有的企业已经向我区停报报表,有的已经挂牌拍卖改制,有的即将搬迁。分别是:

江西新华电缆厂,去年5月份开始陆续往新建县工业园搬迁,今年4月份起,结束向我区申报数据报表。2007年该厂年工业增加值389.83万元。而今年一季度累计向我区申报的数据是30万元。4月份后该厂已全部迁往新建县。

江西江中医药包装厂,已全部迁到高新开发区,今年起未向我区报送报表。2007年该厂完成工业增加值357.35万元。

江西江中饮料厂同样已全部迁至高新开发区,今年起未向我区报送报表。2007年该厂完成工业增加值354.52万元。

南昌鑫海贸易有限公司,原座落在我区桃花镇五村,因企自身发展需要,加之该企业现用地为宝源大市场二期用地,即将征地拆迁,今年下半年将搬至新建县工业园。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正在进行拆迁工作。2007年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0.67万元。

江西昌力汽车板簧有限公司,原座落在桃花镇十里庙村,因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新建县璜溪购地80亩,企业生产主要转至新厂全面投产。2007年该厂完成工业增加值409.75万元。

江西印刷厂已挂牌拍卖,其下属分公司分别迁到小兰和昌东工业园,该厂今年将从原址迁出。2007年该厂完成工业增加值2700万元。

新华印刷厂原址现已挂牌竞标,该厂总部早已迁到高新区,留在原址部分生产的车间,2007年向我区申报完成工业增加值2734万元。今年1-6月申报完成工业增加值1042万元。下半年将全部搬迁,必将影响该指标任务的完成。

以上7户规模工业企业, 2007年共完成工业增加值7346.14万元。今年这7户企业已向我区申报,预计可完成工业增加值合计2272万元。与去年以上企业完成数相比,尚欠5074万元工业增加值,其余工业企业无法弥补。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标增幅过大,完成指标存在一定困难。随着人民币增值和物价上涨压力的不断增强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对我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我区地处城区中心,与市郊及城市边沿城区情况不同,由于旧城改造滞缓,拆迁难度加大,不仅影响我区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更增加了项目引进和实施的难度。而今年市下达给各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指标,其增幅均为32%,这对处于城区中心的我区来说,增幅过高,压力较大。

四、下半年经济工作措施

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和及时调度,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今年各项计划任务,我区将采取以下措施:

1.提升商贸规模和档次,推进繁荣中山路市级商业圈和以洪城大市场为核心的城西商业圈及绳金塔、丁公路等5个次级商业圈、提升改造洪城市场圈;重点做强20个专业市场、20个大型商场和20个集贸市场;全力推进“特色街466工程”。同时,完善网络布局,构建便民利民的商业体系,注重在新建小区、偏远角落和农村等地增设商业网点。其次,招大引强,促进区域现代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扶持先后在我区落户的百大集团、肯得基、麦当劳、新一佳、农工商、苏宁、国美等14家国内知名连锁企业,提升了我区商贸业的档次和水平,鼓励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变。

2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为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分类指导,健全服务机制,积极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瓶颈”难题,对我区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刷包装、建材机械等重点行业及南昌百事可乐饮料公司、洪都制衣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大帮扶力度,促其做大做强。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及时掌握全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和措施,群策群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经济计划。三是建立和完善发展经济的责任制度,将各项经济计划任务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

3.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深入开展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使重大项目成为拉动西湖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重点推进10个投资过十亿元的项目,如皇冠假日酒店、恒隆广场、和强实业、滨江一号等,通过这些超十亿元项目的引领,全面提升我区重大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切实加快我区“3010”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特色园建设,牢牢紧盯重大工业项目,充分利用招商资源,紧紧抓住长、闽、珠三角和沿海地区工业产业向内地转移时机,主动加强与有关客商接触、沟通、联系,积极推介我市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对有过接触和有望落户的重大项目紧盯不放,力争在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力争多家同类生产企业入驻。电动车项目主要生产车间三季度主要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力争四季度全面投产。内变速器项目和锂电池项目二期力争年内动工开建。

4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和新型社区建设,着力拓展、创办新型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争取将桃源社区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面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专业化服务、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家政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增加就业、构建和谐社会。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凭借中心城区交通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优势,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使现代服务业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着力打造永叔路、中山西西路和滨江路三个金融机构集聚区,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保险、证券业入驻,将西湖区打造成为全省金融中心区;重点整合洪城商圈的物流业,将其建设成为服务全省及周边省份的物流枢纽;以省电信、省邮政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咨询、会计、律师等中介机构,推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将西湖区建设成为承接国内外现代服务业转移或延伸的主战场;坚持“大招商”与“招大商”并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坚持“引资”与“选资”相结合,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水平;切实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工作,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2-3家,培植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5家,超3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

7.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努力将西湖区建设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佳成长区”,突出抓好优化个私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突出抓好行业协会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这两个重点;强化资金扶持、企业家队伍建设扶持和骨干企业扶持的力度,着力完善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全民创业,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并对重点民营企业予以政策倾斜,重点帮扶,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大跨越。

8.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今年区发改委一行就发展创意产业专门赴南京参观考察,参照兄弟城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将结合我区实际,发掘辖区资源优势,进一步扶持我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扶持铂仕创意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努力再建设一个创意产业园区。

同时,利用我区处于赣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坚持 “一二三”的工作思路。“一”是构建一种文化,即西湖新文化;“二”是发展好两种产业,就是大力发展文化用品销售、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三”是“打好三张牌”,就是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的建设为契机,打好“万寿宫”赣商牌;以绳金塔庙会为载体,打好“绳金塔”民俗牌;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核心,打好“八一起义”革命牌,并加快推进十大文化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古色、红色旅游业。以确立我区在全省“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中心区”的地位。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

 

 

 

2008814

 

手机扫码浏览
Baidu
map